安科瑞电量传感器
当前位置 : 首页 » 产品中心 » 解决方案

响应各地零碳政策!安科瑞 AcrelEMS 3.0 微电网智慧能源管理系统,加速园区零碳转型

 安科瑞 刘芳 18860995107

01背景

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、我国全力推进 “双碳” 目标的大背景下,零碳园区建设已成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。202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“建立一批零碳园区”,工信部也将建设零碳工厂和零碳工业园区纳入重点工作范畴,多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园区低碳转型:

①江苏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:

②安徽省组织申报国家级零碳园区:

③厦门市开展工业园区绿色智慧微电网试点建设:

④宿迁市推进零碳园区试点工作:

在此形势下,安科瑞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创新精神,推出了全面的零碳园区解决方案,助力各类园区突破传统能源管理困境,实现绿色低碳的华丽转身。

02零碳园区建设面临的挑战

尽管各地政策大力推动,但当前零碳园区建设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关键瓶颈:

能源管理协同难:传统管理方式难以实现 “源 - 网 - 荷 - 储” 的协同优化,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,用能成本居高不下。

碳排放核算复杂:准确核算碳排放存在困难,传统核算方式误差较大,无法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。

绿电消纳水平低:新能源波动性强,绿电消纳率平均仅 60%,弃光等现象造成大量能源浪费和经济损失。

改造成本高昂:园区向零碳转型的智能化升级投资巨大,回报周期长,影响了建设积极性。

03安科瑞微电网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

AcrelEMS园区微电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采用B/S架构,可通过浏览器和手机APP访问。系统通过在园区微电网系统的源、网、荷、储、充的各个关键节点安装各类监测、分析、保护、治理装置;通过现场设备结合智慧平台的控制、计量、通信等技术,将分布式电源、储能系统、可控负荷、电动汽车聚合在一起;结合新的电网价格、用电负荷、电网调度指令等情况,灵活调整微电网控制策略并下发给储能、可调负荷等系统,保证园区微电网始终稳定运行。

3.1 AcrelEMS微电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组网

园区微电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网络结构

园区光储充微电网的典型接线及二次设备选型

3.2 AcrelEMS微电网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功能

智能驾驶舱

展示企业单站点能源的实时流动情况,展示项目接入情况,用电统计情况,新能源产生的社会效益情况,优化前后的负荷曲线、电费对比,各能源功率曲线,各回路功率排名情况。

可视化大屏

集中展示光储充微电网内部的装机信息、发电与用电信息、收益数据及社会效益,并针对单个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点击展示。

能源结构

光储充微电网系统内部的各系统的出力与能量流向,并通过运行功率曲线进行展示各个时段的出力状况。

能源综合概况

针对微电网内部的发电、用电、社会效益、状态趋势进行分析与展示,整体把握系统的运行信息。

能源综合报表

针对光伏与风电各时段及年月日发电、储能充放电、市电各分时段用电的费用与收益进行可视化展示与查询。

分布式光伏

展示当前站点的辐照度,环境温湿度,风速,日月年发电量,功率曲线,逆变器参数。帮助用户了解当前站点的基本信息、运行状态、发电数据、社会效益及收益。

风力发电

展示当前站点的风速、风向,环境温湿度,日月年发电量,功率曲线,逆变器参数。帮助用户了解当前站点的基本信息、运行状态、发电数据、社会效益及收益。

分布式储能管理

展示当前站点的当日充放电数据,累计充放电量,S0C与功率曲线,峰谷套利的收益。帮助用户了解当前站点的基本信息、运行状态、发电数据、社会效益及收益。

有序充电管理

展示示当前充电桩的站点位置、装机信息、充电状态、费用、在线情况等基本信息,并根据当前变压器负荷率、园区负荷情况调节充电策略,保障微电网稳定运行。

电能质量

提供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所采集数据,如电压有效值,偏差率,谐波畸变率,电流有效值,分相功率,总功率等,展示稳态、暂态数据分析及谐波频谱。

能耗分析

展示企业基本信息,整体的能耗情况,包括电、水、气和折算的标煤耗用量,用能的同环比对比分析数据,逐时、逐日用能趋势和分时段用电情况。

碳资产管理

企业碳资产管理功能,包括碳盘查清册、碳配额管理、碳排放分析、碳排放流向、碳盘查报告、碳交易记录等等。

预测算法

基于气象数据、历史运行数据、电网数据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,机器学习算法能够自动学习并适应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趋势,确保预测结果的准确性。超短期预测:适用于日内调度计划的制定;短期预测:适用于日常调度计划的制定;中期预测:有助于中长期的发电计划安排。

04相关硬件

05结束语

安科瑞AcrelEMS 3.0微电网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以“政策响应 - 技术落地 - 价值闭环”为逻辑主线,深度契合全国零碳园区建设的政策要求与实践需求。该方案通过“云 - 边 - 端”一体化架构,将分布式能源、储能系统、可控负荷等要素编织成智能协同的能源网络,既实现了光伏/风电功率预测、光储充动态调度等核心功能,又通过碳资产管理、虚拟电厂接入等创新模块,为园区构建了“节能 - 降碳 - 增益”的可持续发展路径。